明心自能見性,見性自能見佛
明心見性—明心自能見性,見性自能見佛。所以明心就是心開,心要能夠開,就是心解脫,心要能解脫,就一定要先開悟、放下才能解脫,一步一步地,循序漸進。
修行要先參自己,參了自己以後,對於人生才有一個正確的見解。世尊當時離家修行的時候,他先觀十二因緣,從一個人,怎麼來、怎麼去,怎麼生、怎麼死,就是生老病死這些種種的變化,他去參這個。因為世尊在宮裡的時候,他看到那些老年人的苦、生病人的苦,所以心裡生了慈悲心,才開始來參人生,參悟如何解脫生死。
一個人從「無始」,從沒有開始,這個人的因緣,是因父母親的緣,一般書寫的是「緣」,不過認真的講起來,應該是「因」,因父母親的因,夫妻關係的因,因自己跟父母親的緣,而有了自己,這是無始。這個無始就是靈體,一個小宇宙生命的小單位,這個無始也就是無生,無生無滅,我們跟自己的父母親結了因緣,在母親的肚子裡慢慢地成胎,就是「名色」。成胎以後,慢慢會長五官,還有慢慢會有反應,這是十二因緣裡面講的「六入」。懷孕十個月生下來,就跟這個世間接觸,就是「觸」。然後母親幫他餵奶、幫他洗澡、幫他穿衣服、父母親關心他,很多的親戚朋友關心他、接受他,這是一種「受」。
色受想行識
五蘊就從色受想行識,一個人的人身、肉體,能夠感受開始。一直在接受,接受以後,會有所選擇,等到一天一天的長大,會選擇要愛什麼,要愛身邊的媽媽,愛經常接近的人,看到很親近的人會笑,看到生人會哭等。從能夠接受、曉得愛,加上年齡不斷增長而產生的變化,這是世尊所觀「人」的成長過程,隨著年齡的成長,曉得喜歡的東西,就會去要,就是「取」,去取得。
那麼「受」呢?受是被動的,因「愛」而「取」,是主動的,就是五官意識跟外界的反應,因需要、喜歡而取,這愛取之間,往往有些東西是可以如願,有些事情是不能夠如願的,於是有了七情六慾的變化。當要不到東西,或不能完成事物的時候,煩惱痛苦就隨著愛取而來。何謂「有」呢?愛取以後就是有,例如男女到了相當年齡的時候,會想交異性的朋友,有喜歡自己的對象就結婚,結婚以後就生孩子,生孩子以後業又來了,生了這個「業」,又有很多的麻煩。慢慢隨年齡的成長,為了生存要生活,要努力工作,那麼身體也隨著年齡衰老而會退化,開始變異或生病,生病帶來病痛或者因為經濟關係、人際關係,也會產生很多的煩惱,這種煩惱痛苦直到病死,就是身為一個「人」一生的變化。
色就是空 苦亦是空
最後世尊觀人生、觀一切諸色都是空的,從有色身開始,死後什麼都沒有了,是空的,父母、親情、友情、愛情、生死異滅,很多的事物也是一樣,會腐化、會壞掉、會喪失它原來的形狀,而不能保有原來的功用。所以能夠觀到色就是空,那苦也是空,這種煩惱、這種苦,到最後也是空,就不會去執著這個色身,去執著這些痛苦和煩惱。慢慢的就會對人生開悟,理出一個方向,曉得如何不再惹這些煩惱和痛苦,最後發現所有的眾生,本來都是很清淨的,就是因為生存的關係而有所變異。
如果能夠知道痛苦的原因,那麼就可以解脫這些痛苦。所以世尊就想到如何來了脫生死,就是找到自己清淨的「本心」。因為人有很多的我執,很執著自己的利害關係、生死關係、名利關係等等;又因為要保護自己,所以產生很多的法執、很多的偏見、很不妥當的行為,甚至是一種對外界侵害的行為,或是不能夠接受別人的好的、善意的意見,也因為我執、法執、執著於色,色就不能空;我就是我身,色身也是我,是不能空的,所以還是不能解脫。當世尊證道以後,他就跟那些修仙法的人開示,你們要先去開悟人生,所以很多人開悟以後,在深山修行都當了羅漢,這就是修十二因緣。
因無始無明而輪迴
世尊後來覺得修了十二因緣還是不夠,因為了脫生死不是只為了自己,還要幫助更多的人去解脫,所以從心裡面生出來一種慈悲心、愛心,要去菩薩行。當時世尊還沒有證道,一直在雪山苦修六年,才參悟到不要去執著人生觀,雖然不去執著它,可是這個色身的痛苦,還是沒有辦法超越,他想如此一來還是要輪迴,只不過是比平凡人多點慧根而已。而且當時因為他自己身體已經很虛弱,每天只吃一麻一麥,他想若再這樣坐下去,再坐六年,結果肉身坐到滅掉以後,還是不行。於是決定下山,下山以後正好有人供養羊乳,喝了以後回復健康,他就跟隨行左右的五個人說他不再上山了,這些隨行者都誤解了世尊的想法,心想怎麼來這裡修六年,到最後還沒有一個結果就放棄了,所以紛紛離他而去。
後來,世尊就順著河邊,找到一棵菩提樹坐下來,開始再一次的參悟人生。人生是從無始到無明而去輪迴,無始是因為無明,那無明如何去除?要去除無始、無明,只有超越無明的東西,才能真正滅度。因為你不能夠用無明的東西來替代無明,也就是說你不能夠憑空、憑腦筋、憑人的意志力、憑人的想像力、憑意識或工具,就可以真正去掉這些無明,世尊就在菩提樹下參悟「如何滅度無明,才能無生無滅」這個真理。
禪的生命之光
世尊在菩提樹下參悟「如何滅度無明,才能無生無滅」這個真理,他下定決心,沒有得到真理就一坐不起,於是在禪定中來參悟如何去掉無明。直到有一天晚上,看到夜空,有很多的亮光,他又開始參悟這些星星的亮光,這些夜原來是黑暗的,因為有星星的光,有月亮的光,可以照破黑暗!當下得到靈感,就是「光」才能夠破黑暗,智慧的光、生命的光,才能夠除掉這些根塵,才能夠滅度這些無明,所以智慧才能破無明,等他證到這個智慧以後,發現原來自己意識空掉沒有妄念,自己的身體就是太空,看不到自己的色身。爾後才了悟:「原來眾生都具有佛性,就是因為我執、法執太深了,太無明的原因,才不能夠解脫,才不能夠見到原來那種原始生命的光,也就是禪的生命之光。」
我們也是如此,有很多的無明,心才不能夠開,要讓心開必須要有這種智慧的光、生命的光,來消除我們的煩惱痛苦及一切的業障,要有師父和人天的師父來照耀,才有這種生命的光、智慧的光,而這些光,點亮在每個修行人的心上,你的生命就顯得更有威力,就更超越,你的生命就不是原來包著魂的生命,因為 師父的這種生命的光、智慧的光照破你的黑暗,你本有的生命的光、智慧的光,本有的自己,就照出自性的光,自然會見性。
讓清淨的本心做主
心開才能見佛,心開才能真正的解脫,不是光靠自己想就能解脫的。所以大家在修行當中,好好的去參悟過去世尊修行的感受,他跟我們一樣,是以色身來造化,等到他證道、成佛以後,他這個色身就可以化解,可以度掉,可以容納眾生的業障。
因為只有色身在,比方只有 師父在,只有 師父這個色身在,你們的業障才能夠轉到 師父這邊化解或滅度,沒有色身就不可能,業障永遠還在,這種一剎那的光,智慧的光、生命的光,魂和業障就隨這個光的光源,被吸過來,跟吸塵器一樣,咻!就進來了。所以,過去的業障不要害怕,要注意修行當中不要退轉,不要再造惡業,或是想要神通,學一些旁門左道,起了邪心而走錯路,那才是很冤枉的。
我教大家的「印心禪法」就是要滅度這些意識及潛意識的障礙,因為每個人在過去世當中,都有造身口意的罪業,來傷害到別人,所以讓自己生生世世輪迴不休,如果大家可以在這一世當中滅度自己不良的習性,像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我執、法執、眾生相、壽者相等等,讓清淨的本心可以真正來當生命中的主人,不被俗心的意識及潛意識影響,就做到「明心」,就可以看到自性本有的智慧光、生命光,自己的佛性自然現前,就做到「見性」,才能「見佛成佛」,靈性得到永生不再輪迴。
本文節錄自禪的造化力 禪天下出版 第39頁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