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錄自悟覺妙天禪師開示於1994. 9. 20 

天母聯誼中心 與師歡度中秋節

師父應化在娑婆世界,是要度化每位同修的靈性、每位靈性的「我」,也是讓每一位同修原來的聖靈,被意識污染的靈魂,能夠得到清淨、智慧、圓滿,而獲得光明,直登淨土、佛國。

修行要超越意識

    一個人在修行當中,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我們的意識型態能夠解脫。人與人之間會有對立,就是因為意識型態不同,不能取得共識。要意識型態能夠有共識,只有一法,就是清淨法。因此修行一定要超越意識,所以真正的禪學是一部超心理學,完全是心理的活動。如果忽略了心理的型態,而只修外在的話,那麼再學、再修,還是不能夠脫離俗人的那些習氣,就是所謂的「根塵」。有很多人都是在外面求佛,或是在外面求他自己慾望的滿足。像我這次到屏東道場,有位同修就告訴我,他有一個親戚去學佛,他們是晚上修行,一開始去就要先行一百零八個大禮拜,然後還要持一百零八遍的咒,這還是在「相」裡面打轉。

    意識型態就是所謂的「欲界」,我們在書裡面、佛經裡面看過,很多的法師也講過,三界裡面有很多很多的「天」,那些都是心裡的某一個法界的一種變化。修我們印心禪法,我只能夠告訴各位很簡單的三界,所謂三界:一個就是「欲界」,就是你所有的意識,你入世到往生這段時間裡意識型態的變化。譬如說你為了滿足自己的或是自己有什麼打算、有什麼想法種種,都是在「欲界」的範圍。

一個人在修行當中,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我們的意識型態能夠解脫。    「色界」是另外一種法界,色界是指我們色身的部份,色身從小到老會有變化,生、住、異、滅,會有變化。我們生下來,慢慢地成長到一段時間以後,色身就慢慢地開始衰退、衰老而死亡,這是生理方面的。意識型態跟生理型態是一體兩面,有了身體,他才會表現他的意識型態出來,如果有了身體,沒有意識型態表現,就像植物人一樣。有了意識型態,沒有這個身體,那就是靈魂,往生的現象就是這樣,就剩下靈魂。靈魂就跟現在的「外在意識型態」,以及累世的我們的「共業意識型態」、「潛在意識型態」,又會合在一起了,這意識型態也就不存在,就是佛教所謂的「無色界」。

    所以要達到印心禪法的境界,一定要突破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這三界的階段。你不要去研究佛經上所講的那麼多「天」,你研究不完的。那些所寫的都是一種意識型態的層次,你看不到、也抓不到,不必去研究。這些東西、這個三界都在我們身體裡面。我記得曾經跟各位講過,世尊在涅槃之前告訴我們,他涅槃之後一千年是正法,後一千年是相法,最後是末法,現在就是末法時期。

解脫自在,禪定堅固

    世尊涅槃後,正法時期前面那五百年,是「解脫自在」時期。佛的印象還在,大家可以把一切都放下,把一切意識型態的障礙放下。意識型態有很多障礙,例如貪啊,很多人的生活稍微好一點,又要更好,就是貪。當然並不是說好要更好就是貪,而是指過分的、踰越的,例如:好要更好,更好又要更好,如果這是指精神修行方面,那很好,可以不斷提昇;如果是在慾念上、在物質上的這種慾望,那就是貪了。因為每一個人的主觀條件、客觀條件都很有限,如果沒有得到大的智慧,就很難獲得更好的福報。所以等到大家不能滿足自己的時候,心裡就會產生變化,那麼意識型態就構成了障礙,會不平、不滿,會怪別人、怪這個、怪那個……。所以一般修行人講「八風吹不動」,意思也是一樣。

意識要清淨、要無所染;生理要清淨、無所病。      正法時期的前面五百年是「解脫自在」,過了五百年之後,就是「八風(註一)吹不動」,就是「禪定堅固」。任何的意識型態都不能動搖性空法界,從意識型態到非意識型態,從意識型態到有相有形有色的型態,然後到非意識型態,到本性、圓空法界。本性,「性」是本空的,為什麼講本空?沒有這些三界的根塵存在,已經無所住了,印心禪法就是在這個裡面,在性本空的這個大廳裡面。這個門打開之後,印心禪法就在裡面,那個就是通達了佛性,通達了無相實相的印心禪學法門。所以  師父經常提醒大家,印心禪法修行的要領及祂的目標,第一個就是清淨,意識要清淨、要無所染;生理要清淨、無所病。意識沒有障罣,心裡就沒有掛罣,就是「心經」裡面所講的。

附註(一)八風:稱、譽、利、樂、毀、衰、譏、苦

印心禪法 清淨本心

   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夠修清淨法?怎麼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意識型態能夠解脫而獲得自在?因為自在是從本心裡面的訊息發出來的,要學清淨法就是要讓每個人在意識型態方面,不要有懷疑、不要有傲慢、不要有貪心、不要有瞋心,同時不要被八風吹動了。

不管是好的環境也好、不好的環境也好,都不能夠動搖我們清淨的本心。    有些人修行以後,或許他的生活環境會改善,獲得一些利益或是名氣,或者他得到了快樂,因為人家都稱讚他、讚美他、恭維他,這些稱讚、恭維、讚美,到最後使他忘了自己貴姓,有時候會傲慢起來或會懷疑什麼,這就是本心裡面起變化了,這還算好的。  

    另外四種就比較差,更容易動搖,那就是「衰退」,例如身體衰弱,精神處在很煩惱意識的時候。或者「毀損」,身體損傷,或是家人發生變故,或者錢財有什麼問題種種。再說「譏」和「苦」,譏是譏笑,指被別人譏笑的時候;苦是身處逆境,很困難、很痛苦的時候。前面是四個好的,後面是四個壞的環境,不管是好的環境也好、不好的環境也好,都不能夠動搖我們清淨的本心,這才是我們修行印心禪法的第一步。

    所以過去有很多同修問:「師父,我什麼時候可以成就?」我回答說你什麼時候可以得到清淨就可以成就。得到清淨以後,自然可以得到智慧。因為你清淨以後,超越了三界,超越了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進入自性本空的時候,你才發現宇宙一切同體,你才發現什麼是同體大悲,這是無為法。智慧不是你想說要有智慧,就有智慧。小聰明每個人都有,真正的智慧是要超越了三界以後,進入本空,那個無相的時候,才有智慧,那個時候就不會退轉了。如果在這之前,尤其在內在意識,進入無色界、欲界、色界的時候,或是說色界、欲界、無色界,每個階段會有動搖,每個人在修行上都會有動搖,所以說要超越三界,要證到無色界,一定要經過「魔天嶺」,經過「魔心」,這是自己對自己的考驗。經過自己的考驗,而不退轉,要禪定堅固,一直到涅槃,這才是一個修行人應該有的精神。  

利益自己 利益眾生

經過自己的考驗,而不退轉,要禪定堅固,一直到涅槃,這才是一個修行人應該有的精神。    我們每個人修行都是為了成就自己,為自己的福報,也是為眾生的福報,能夠這樣想,那就是不貪。如果處處都為自己,那就是貪了。有些人會說: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。」好,假設你是為了自己好了,當你只是為了自己,而忽略了要利益眾生、利益別人的時候,那你就是貪;如果你是先利益自己,再去利益別人,那就不算貪,這只是先後而已,或是同步更好,能夠同步、同時,都好。或者讓人家先好,我慢慢來,我沒有關係,那更好。所以在修行上,應該互相地調和,先協調生理的、心理的,先協調而得到禪心、平衡點,然後超越了累世的共業,內在的潛在意識、靈界意識,超越了靈界意識,然後證到本心,通達佛心,而見性成佛。

清淨 智慧 圓滿 圓覺

    今天是中秋節,我講了很多的話。我希望  師父的這席話,大家要記在心裡面,好好地去體會。怎麼樣修行都告訴你們了,起步的修行要靠自己,但慢慢地要藉助  師父的力量、十方佛菩薩的力量。所以只要能夠先學到「清淨」,那麼我可以說,你就會得到「智慧」,得到「圓滿」,得到「成就」,「在世為聖人,出世為聖佛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anyinzen5152 的頭像
    guanyinzen5152

    慈航觀音禪寺

    guanyinzen51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